close

來源/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  文/卓翊安 社工師

事件一『小宏(化名),要不要說一說你把腳抬高讓他跌倒的情形?』
『我只是想跟他一起玩而已,誰知道他會這麼生氣!然後大家就一直講我壞話,反正我認為外面的朋友比較好,我就常去他們家玩,有時就會在他家過夜…。』

事件二『小梅(化名),我聽到你說最近常和網友出去玩,不和你班上的同學做朋友了,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?』
『卓老師!她們又不喜歡我,而且常說我壞話或是叫其他人也不要和我做朋友!所以我不想來學校,來這裡很無聊………』

和青少年接觸與輔導已經邁入第十個年頭,上述是我在從事教育部友善校園方案計畫三年多來,在個案輔導實務經驗中的例子,發現青少年通常在學校的人際關係上受挫,得不到親密、和善的同儕互動經驗,轉而成為中輟、離家的高危險群之學生,有時任憑老師、家長的關懷,在短期間她們是沒有準備好足夠的勇氣面對這人際間的失控感,甚至會有逃離、退縮面對此環境的消極心態,有時也會藉由逃家、翹課、不斷結交網友等的行為模式,轉移內心在校的人際壓力或是對外追求以滿足潛在的人際親密需求。

這些因為人際關係不良的青少年,在校園中不論是以闖禍的方式、自貶、附和、或是出現被同儕排擠的現象等等行為出現,在經我了解之後,發現其實這些青少年行為背後的動機,有時通常只有一個簡單的原因:就是需要朋友!只是結交朋友的方式與觀念不正確,此時便很需要老師、家長發現真正潛在的原因,循循善誘、耐心找出問題根源以及從旁協助其溝通技巧與正確態度,讓她們找回人際間的歸屬感。

這些在學校或是班上出現人際關係問題的青少年,通常會出現一些行為模式,其實時你可以透過下列行為模式,去觀察她們是否已經在人際關係上出現困難:

  1. 告狀者:常常先以被欺侮的姿態出現在你的面前,然後都說是別人的錯!
  2. 孤獨者:當每次分組時,總是沒有人願意和他一組,或是自己在學校獨來獨往。
  3. 代罪羔羊:常常在學校或是上課時,成為被不同的人嘲笑之對象。
  4. 缺席者:在班上不論是翹課或是藉故身體不舒服常跑保健室,位置總是缺席的!
  5. 悶悶不樂者:心情常處於低潮時,其情緒問題或衝突根源都和人際問題有關係。

如果你碰到的青少年剛好遇到上述類似之人際關係問題的情況,你可以扮演這樣的角色來協助他:

  1. 成為他的朋友:先傾聽他的敘述,然後再說說自己想說的但千萬不要變說教,重點是要多傾聽、少說、不指責;更切記不要在公開場合唸他。
  2. 陪伴者:陪伴的歷程首重非語言溝通,在其人際關係低潮期給予關心,例如:當青少年分享開心處即對其微笑、難過的表達其情緒時即給予溫暖的注視。
  3. 引導者:當他主動提問時,你可以開始和其討論、並分析問題的處理方式,引導其正向的溝通互動方式。 

 

記得在『非關男孩』的電影中有一句經典的話:沒有人是一座孤島!沒錯,人們是需要朋友的。故協助青少年面對其人際衝突問題,是可能可以轉變其人生重要的發展,讓人際問題回歸簡單的處理方式,而且及時處理問題才不會像滾雪球一樣,越滾越多 以致無法處理,所以讓我們一起協助他們及早找回朋友、找回愛吧!

 

卓翊安 社工師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學歷:東海大學社工系碩士
現歷:台中市友善校園計畫 社工師
朝陽科技大學、東海大學、文化大學推廣部講師
台中縣強制親職教育講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Wsing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